数字人文

2024, (04) 166-178

[打印本页] [关闭]
本期目录(Current Issue) | 过刊浏览(Archive) | 高级检索(Advanced Search)

模式与阐释——斯坦福文学实验室小册子之十五
Patterns and Interpretation:Pamphlets of the Stanford Literary Lab 15

弗朗哥·莫莱蒂,文之

摘要(Abstract):

<正>一、抽象可以肯定的是,数字化已经彻底改变了文学档案。像我这样的研究者,过去只能处理几百部19世纪小说,如今我们可以分析数千部,未来更将拓展至数十万部的规模。显然,这对文学史产生了重大影响,也对批评方法论产生了重大影响。~(2)因为,当研究对象是20万部小说而不是200部时,我们所做的并不是简单地将规模扩大1000倍,而是在做一项完全不同的工作。新的尺度改变了我们与研究对象的关系,事实上改变了研究对象本身。克日什托夫·波米安(Krzysztof Pomian)曾写道:“从未有人真正目睹过当代历史学家所研究的对象”,“也永远不可能被目睹……因为它们在实际生活经验中没有对应物”。~(3)确实如此。没有人能够亲身体验人口结构的变化、识字率的波动,或是如图1所示的“在实际生活经验中没有对应物的概念”。

关键词(KeyWords):

Abstract:

Keywords:

基金项目(Foundation):

作者(Author): 弗朗哥·莫莱蒂,文之

参考文献(References):

扩展功能
本文信息
服务与反馈
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
本文作者相关文章
中国知网
分享